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明楷曾在一次課上提過這麼一個問題:“美國的電視劇總是將警察、檢察官與法官描寫得很黑暗,但公眾還是信任法官,其司法依然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中國的電視劇總是將警察、檢察官與法官描寫得很偉大,但公眾還是不信任法官,司法依然缺乏權威性和公信力。這是為什麼?”一位已經是檢察官的研究生回答道: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2014年12月12日19點30分,最高人民法院發佈消息:根據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和有關法律規定的精神,決定將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的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姦婦女一案,指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進行複查。
  繼11月20日,呼格吉勒圖案啟動再審程序之後,司法界再次傳出重磅“利好”消息,這無疑將為中國司法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前述檢察官研究生的回答作了一次漂亮的註腳。
  遲到的正義非正義?
  1994年8月5日,石家莊市西郊孔寨村發生一起強姦殺人案,其後聶樹斌被鎖定為犯罪嫌疑人。次年4月27日,經一審二審,聶樹斌被石家莊市中院以強姦罪和故意殺人罪執行死刑。
  然而,聶案並未如平常刑事案件一般就此消失於公眾視野。時隔10年,2005年,王書金歸案,其所供述的罪行中有一起案件的細節、地點等與聶樹斌案高度一致。由此,聶樹斌案曝出“一案兩凶”。此後近十年,聶家走上艱辛的申冤之路,媒體及法學界也長年呼籲最高法啟動再審。
  千呼萬喚始等來“異地複查”令司法界和媒體界難掩欣喜之情,但民間傳來的聲音似乎並不買賬。昨晚聶樹斌案指令複查的消息傳出後,京華時報官微發佈題為《遲到的複查嫌犯已被執行死刑》的微博。不少網友引用西方名言評論道:遲到的正義非正義。
  誠然,無論複查後能否啟動再審,再審能否翻案,都無法令一條逝去的生命起死回生,但並不能因此便簡單地否認“聶案複查”的積極意義:回報因此案備受煎熬的聶家人追問真相的努力;澄清近十年來輿論對聶案“一案兩凶”的質疑;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提振中國司法的公信力,重樹中國司法的權威性。
  亟待治愈的司法傷口
  拋開宏大旨意,仔細審視聶案近十年來為何難有進展,原因之一便是“閱卷難”:它猶如一條看不見盡頭的漆黑隧道,令律師舉步維艱,令程序正義難見天光。新京報曾報道,十餘年間,聶案律師先後遞交54次閱卷請求,但每次都被以各種理由推諉。
  值得樂觀的是,昨日,最高人民法院審監庭就最高法指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複查聶樹斌案答記者問時特別強調“將保障律師閱卷權”:最高人民法院已責成山東高院根據複查工作進展情況通知律師閱卷,依法保障律師閱卷、提出代理申訴意見等訴訟權利。
  當然,樂觀之外,仍存隱憂。南方都市報今日發表社論稱,聶案複查的關鍵是王書金案,如果不能調動王書金案的相關卷宗,那麼複查關鍵性證據時,必將遭遇難題。因此,在王書金案覆核久未得出結果的情況下,應當將王案發回重審並交由山東省高院異地審理,如此,聶案的複查才顯得更加完整。
  聶樹斌案已成為司法的一道傷口,一天不愈合,它帶給聶家及公眾的痛,便一天無法停止。雞湯界有句名言:時間能治愈一切傷口,給時間一點時間。最後,套用此話給本文加一把雞精以寄托公眾對複查的期盼:正義能治愈司法的傷口,給正義一點時間。
  新京報新媒體編輯 陳思
  (本文首發新京報新媒體,您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公眾號“新京報”,或添加微信號:bjnews_xjb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編輯:陳思  (原標題:【媒目】聶樹斌案複查:給正義多一點時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t37ithc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